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常用佛教名词英译

    apramada apratigha 无嗔 ||| 无碍 apratisamkya-nirodha 非择灭无为 apratisthita-nirvana 无住处涅槃 apriya-...nandi 喜 nibbana 涅槃 niyati 法尔 nama 名 pacceka-buddha 辟支佛 pahana 断 pamada pariggaha 悭 parivmsate 思量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5854124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概论

    ,七、无痴 Amoha(absence of ignorance.),八、轻安 Prarabdhi(serenity.),九、 Apramada(carefulness.),十、害 ... Auddhatya(recklessness.),十五、不信 Asraddha(lack of faith.),十六、懈怠Kausidya(idleness or remissness),十七、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5854301.html
  • 中印禅宗史讲义(2)

    当羁勒,制之。 清洁平正地,无石火沙尘,土壤潮湿,其处无喧哗,于意可安悦,在目无损遮,避风清净居,择此行瑜珈。 雾烟日风火,飞萤与闪电,琉璃与月光,此等幻相见,在修瑜珈时,先于梵显现。 ...》2·6·10~11云: 五知根与意,活动俱静止。菩提觉不动,此称最妙境。 念此即瑜珈,安稳持诸根。是时离,瑜珈来又去。 五根与意识的活动停止,控制身心诸根,达到内在静止不动的神秘境界。《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5854353.html
  • 浅明自悟唯识种子颂

    所”1.信、2.精进、3.惭、4.愧、5.无贪、6.无嗔、7.无痴、8.轻安、9.、10.行舍、11.害;“第四,六烦恼心所”1.贪、2.嗔、3.痴、4.慢、5.疑、6.正见;“第五,二十随...15.、16.惛沉、17.掉举、18.失念、19.不正知、20.散乱;“第六,四定心所”1.悔、2.眠、3.寻、4.伺。  (三)“色法”是指物质而言,也就是有质碍,会变坏的一切物质现象。色法有...

    陈国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654605.html
  • 正法与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前,能有所断,故名修断。…由于已得已现在前诸善法中,远离,修,能令善法住不忘失,修习圆满,防护已生所有善法,能有所断,故名防护断。  由此可知,四正断的实践,在于使“已生恶”令断除,“未生恶...千岁得道,后五千年学而得道,万岁后经书文字灭尽。  依此看法,胜义正法可以住世五千年。而真正衡量正法住世的标准,便是在于有情是否能持证无漏的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圣道,因此,释尊说:  我之正法不依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554806.html
  • 佛乘宗要论(2)

    清净故则可以六根,一心得清净,因戒而生定,加以多闻佛法,即由定而生慧。具足三学,修证四果,然后按程而进,三心同发,则向之了生死、离贪爱、与灭尽转而为菩提、慈悲、方便之大乘心矣。故以小乘为入大乘之...乘。其果位已超出三界落人天,非世间所传之上生天堂、与白日飞升等诸有漏因果所能拟其万一!不可轻视。   二 对大乘故名小乘   此明小乘之定义乃对大乘佛法而立此小乘之名,非就世间法而言也,若就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0555126.html
  • 朱熹理学与天台佛学

    问》卷一。]何者为“敬”呢?“主一无适之谓敬。”“主一”即“专一”、“无适”即或定心。此外还要“常惺惺”,即明理。(四)合起来说,即做到专一、定心、明理。如果能做到“敬”,“自当脱然有悟处”,“...帝王的事情,就连许由那样隐遁的逸民也有个“如果成圣”的问题。帝王的成圣,应像他在《大宗师篇注》中所说的那样:  夫理有至极,外内相冥,未有极游外之致而冥于内者也,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。故圣人常...

    曾其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255699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感情上发挥“惭愧”心,不堪忍有恶无善;在意志上坚持“”于去一切恶、行一切善。   (2) 在信根的培养阶段,对佛、法、僧的功德,在理智上要求成就“信忍”,在情感上发挥“信乐”,在意志上推动“...文化的落后,当代人格修养大如前,然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五欲分的剌激远胜古人,二十一世纪的“佛教与修行”需要检讨;社会制度由原始的采撷、渔猎进步到农牧、手工业、轻工业、重工业乃至现在的有机化学、生物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
  • 论天台智者的实践体系

    修行的四个层次   其一,智者认为,三藏教之实践是由下智来导行的,可以由三种行来概括之.(1)一行是摄万念于一心而获至涅.智者界定一行为:   "以逸心历一切法,谓三界六尘皆,得至涅."  ...诸见境,慢境,二乘境,菩萨境等十境,或谓十乘观法.兹表解四教之诸行如下:   1. 一行逸心   三藏增数行| 2. 增二数 修止,修观   3. 增三数 戒,定,慧   通教增数行 一切法皆一相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456521.html
  • 傅大士语录

    不灭义。其辞曰。  若息而灭  见苦断集  如趣涅槃  则有我所  亦无平等  不会大悲  既无大悲  犹有  修学无住  趣涅槃  若趣涅槃  鄣于悉达  为有相人  令趣涅槃  息而不灭  但息攀缘  不息本无  本无不生  今则不灭  趣涅槃  著世间  名大慈悲  乃无我所  亦无彼我  遍一切色  而无色性  名  何不  一切众生  有若赤子  有若自身  常欲利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2756996.html